2002年的第一场雪光景,我买回来了一台联想电脑,因为买东西总喜欢赶潮流,所以对电脑也不会例外,当时刚刚出来的奔腾4当然不敢轻易放弃了。记得那个时候老板对我说:“你这台电脑的配置二年内是不会过剩的。”
2004年的时候,我的这台电脑和当时主流电脑配置相比实在没什么优势可言了。说者也许无意,可是我这位听者是有心喽,难道真的是印证了当初电脑商老板的这句话了吗?二年,电脑更新的周期只有二年吗?这样的成本未免有点大了点呀。
前年的这个季节,朋友G也买回来了一台联想电脑,因为他和我一样,买什么东西都有超前的概念,所以叫我过去看看新来的贵客。
电脑是商务机,样子超酷,实在养眼。他不无自豪地说着:“电脑市场的人说,你买的这台电脑配置二年以内是绝对不会过剩的。”我几乎是低着头偷着乐,心想,商家就会说这样的话。不过,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我对他的这台电脑是艳羡不已的,真的是没话说了,处理器是INTER公司刚刚出来的奔腾双核,那可是当时地球上的新生事物呀,很多人还不知晓有这样的处理器呢。一知半解的我,超前接触了一回,当然是欣喜若狂了。
可是地球永远要转呀转的,转到了今年——2008年,朋友的电脑也在不知不觉中过了二周岁。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商家老板的这句经典提醒:“二年之内是不会过剩的呀。”看看朋友家的电脑配置和现在市面上的主流(不是最好)配置相比,那可是小巫见大巫,而同样的配置价格又低了一大截,当初他丢进的8000多大洋(2002年我买的也是这个数哟),按现在的配置来说,不到一半了。现在都酷睿四核了,真是汗死人。
在我眼里,“二年”似乎成了产品更新换代的分水岭,IT如此,其它的产品又何尚不是如此呢?而且它有逐渐趋向“低龄”的倾向。大至汽车,小至家用电器,无不都是如此。
更新换代本来是件好事情,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见证一个国家繁荣的风向标,它是老百姓体验生活情趣的万花筒。可话又说回来,任何事都是物及必反的,这“短命”的更新周期不仅有悖于我们国家的国情,而且也不适应中国人的大众消费观念的,一个尚处于青春韶华的商品就这样不明就里地被它们的子孙所替代或者淘汰,想必忧是大于喜的,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财力,又助长了某些人的奢华攀比之风,实在是得不偿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