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当中,我好像有连续三年清明节没去过外祖父和祖父的坟头了。
今天是2008年的清明,也是国家规定法定节假日后第一个小长假,阳春三月的早晨,还有点料峭之寒,特别是今天早上起来之时,感觉裤子与腿肚子贴得紧紧的,依附着,更是平添了几分凉意。
望着门外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流,今天山的那边肯定又是人头的海洋了。平时爱睡懒觉的妻今天也随着儿子和我的晨练跟着早早地起来了,带上昨晚准备好的水果和糕点一类的供品前往先祖的墓地。兴许是几年下来没去的缘故吧,时间一长,反而对祭扫一事变得有点麻木了,心里想着今天也去一回吧,可是到了时候,却又变得很是散漫,对妻说:“我就不去了。”和妈通了一下电话,妈也对我说,我要看店的,索性不去好了,祭奠爷爷和外公的事她会帮着料理的。挂了电话,我笑笑,今年我又逃过一项差使了。
不过,虽然没去山上扫墓,也并不等于说我是一个薄情之人,借助于网络,我对先人的怀念应该说还是先走许多人一步的。和往年一样,清明节来临之前,我已经在网同纪念里为祖父和外祖父烧了几柱清香了。今天上午就在人们忙着为亡故的亲人除草添土的同时,我已经神情肃然地在虚拟的另一个世界里为先辈们超脱了一次,为我的祖父祭洒了浓郁的米酒,也为我的外祖父敬上了一个花环,然后又在他们的墓碑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完了之后,一曲江南丝竹声伴随着袅袅的清烟,带走我的无限思念,远去了。
晚上去妈家吃了饭,席上爸说,今年的山上依然是人山人海,全是人,太挤了,回来的路上整条道路全是路堵,汽车几乎是蜗行的,根本无用武之地,幸亏他和妈一起骑电动车前行的,要不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喽。现在条件好了,祭扫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见路边的小摊卖的祭品就知道一二了,以前的彩电和彩纸品已退居了二三线,现在小到手机,再到电脑,大至小汽车甚至房子和美女,几乎是一应俱全,你想要的东西小贩们全给你想到了,一年当中就这么一个清明节,你说小小的墓地还不闹开了花,有些“孝子孝孙们”更是出手大方,没看见刚刚落成的新坟俨然像一座城堡或者小别墅,为的就是一具冰凉无情的尸体。
过去一直在提倡“厚养薄葬”,可是都提了N年了,情况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向事情的反面发展,该厚的地方却是越来越薄,该薄的地方却是越来越厚了,分明就是一个“厚葬薄养”的教材呀。
搞不懂人们为什么热衷于人亡故后的无故折腾呢,而他(她)们活着的时候却连最基本的赡养也得不到保障,那讲的是什么理?那走的是什么道?既然老人们过世了,何不让他们静静地安稳地离开这个世界呢?为何还要非死非活地折腾他们一番呢?
都二十一世纪的新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守旧,这样复古呢?与其说厚葬,还不如厚养呢。同样的钱花在活人身上难道比花在死人身上还要难吗?
http://www.ktwww.com/Html/Article/search/news/bdrd/1500900.html
评论